周末想度過兩天閑散時光,遠離城市喧囂,到山谷中尋找大自然帶來的自由,在那里放松身心。行走過一條條崎嶇的山路,越過涓涓的溪水,爬上那陡峭的山峰。不禁感嘆,一路上山林間溪水很清澈,潺潺細流沿山而下,層層阻礙的背后,是山上的陽光明媚,峽谷間的微風清涼,天空之上的湛藍。
這天早上9點10分,我們一行五人在箭峪嶺下的青坪村集合,整理好上山需要帶的物資,背上背包開啟了“登山探秘”之旅。之所以稱為“探秘”,是因為四季的變化帶給山林間不同的變化,不論春夏秋冬,它始終神秘的生長。我們五人從青坪村開始徒步,剛進村口,就能感受到新農村的風貌,用籬笆圍城的小院里增添了圍爐,個別二層小房子掛著農家樂的牌子,還有些人家門口留出一大塊空地寫著“上山停車處”……沿著主路走,經過一處紅色景區,墻邊畫滿了壁畫,有花卉圖、山林圖、名言警句等等。
穿過村子就到了登山口,我們打開計步器,這也意味著挑戰正式開始,不僅挑戰耐力、體力,更是挑戰最高峰的毅力。山里還是有點冷,預報在16度,可感覺這里就好像是零下幾度似的,曬不到太陽的路面都是雪,結了冰,與泥土混合著,沿途的雪景還是值行往足的。為了盡快暖和起來,我們在相對平緩的路上開啟競走模式,緊跟著前一個人的步伐,前半段的路程都是石頭路,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,尤其大小不一的石頭躺在小溪水的路面上,先用登山杖試探摸索,再用腳踩穩踩實,摸索好每一塊的受力點。過了五六條小溪流后就是石頭山路,這僅僅也是一小段路程,大部分還是泥路多一些。走到一個涼亭出,我們提議休息整頓,這時已經是3公里的里程了,要想完成往返16公里的路程,我們必須趕在12點上到山頂處,正當我們歇息整頓,商量接下來的路程時,來了第一梯隊的登山客,他們步伐很統一,速度是我們的1.5倍,就從我們面前浩浩蕩蕩的過去了,雖然只有6個人,但是他們背著的裝備很是豐富,又好像多了一個人一樣。我們同行的人說他們看起來就是經常爬山放松的,所以裝備很多很齊全。
10點40分我們經過瑪尼堆,從這一段開始就是拔高路段,漸漸感覺心跳加速,口干舌燥,甚至感覺腳下已經是機械性的抬腿跨步,一步一步向上登這爬坡。每個人都互相鼓勵,“快到了,再走兩步就到了!”這句話我似乎聽了幾次,但還是會相信,應該再走兩步就到了吧,結果是一段有一段的陡坡。又經歷了一段“腿腳磨難”之后,到了一個“絕望之地”,這原本是一段沙土路的坡度,算是全程最陡的地方了,由于這時的溫度已經上來了,原本還是與雪混合的泥土開始在融化的雪中變軟,在泥里行走又大大增加了登山的難度,這段路上,我跨步時沒找到受力中心,與大地做了親密接觸,滿身的泥巴,泥土沾滿雙手和手臂。“還好是在泥路上。”我大笑著起身,自嘲道。等泥干了,擦干凈拍拍土,眼看那一條路行不通,找找另一條路爬上去,最終我繞了一個半圓,抓著一級又一級的樹干,踩著樹根的位置向上攀爬。爬上去看到一處山神廟,這時已經到了埡口小草甸,在這里有好多背包客們暫留休息。我們沒有停留,一口氣做最后的沖頂。鐵塔的方向就是箭峪嶺的山頂了,沖頂這段路的風景真的可以用“哇塞”來形容,筆直的山頂有一種“百年孤獨”的感覺。但是回頭瞭望那山間的美景,又有一種“人間有味是清歡”的沖動。
終于登頂了,山頂的風呼嘯而過,四面八方肆意的吹趕著山頂的人,好像風也在為我們的毅力歡呼,征服了這2449米的高山。我們歡呼,讓靈魂得到盡情的釋放,我們坐下閑聊,慢慢的把生活調成0.5倍速,我們放眼望去,欣賞著大自然的美,呼吸著“綠色氧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