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國慶按慣例我選擇了回老家過節(jié)。為與二老多聚兩日,我從西安直達(dá)安康,下了火車就被早早等候的兩位姐姐及姐夫接上直奔平利。回到家與父親母親相擁,看到他們精氣神極好,和往常一樣忙前忙后的為我們準(zhǔn)備晚飯,大半年來為他們身體多次抱恙懸著的心終于放下。
稍息片刻,父親就催促我去看他的后花園,這是我每次回家的必修課。只是這次有所不同,父親的后花園又有了新變化。雖然節(jié)前弟妹給我發(fā)了后花園修整后的照片,父親母親也在電話里給我做了描述,并強調(diào),國慶一定要回來看看,那是為迎接我們而做的改觀,但我還是帶著久別重逢的期待,冒著淅淅瀝瀝的小雨,邁上后院臺階。
哦,臺階左側(cè)平臺上擺放的幾盆不知名綠植,比上次回家茂盛了很多,在連日的雨水沖刷下翠綠的澄澈,葉片上欲滴的小水珠,分外好看。上了臺階,后園景象便盡收眼底。花園又向后做了延伸,視野比以前更開闊了;所有盆栽都砌上了統(tǒng)一的水泥底座,原來栽種在地里的花木大部分移進(jìn)了盆景盆,規(guī)整的有模有樣;盆景之間的間隙處都種上了草平;簡易葡萄架換上了遮陽傘,休閑桌椅換上了新購置的庭院用石桌、石凳;那幾棵不太高的柿子樹、香櫞樹掛滿了果實,丹桂枝條開滿一簇簇小黃花。今年五一回家移栽的野蘭花,也被父親照料的生機勃勃。伴著綿綿秋雨和淡淡的桂花香,父親的后花園真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呀。
后花園臺階下就是家里的后院及廚房,一日三餐,父親母親變著花樣做著可口的飯菜,這還不夠,還要到市場給我們買從小愛吃的家鄉(xiāng)小吃,炕炕饃夾肉、蒸面、純糯米粽子、油層等等,吃不完的美味佳肴。一大家子,大大小小十五六口乘著節(jié)日聚在一起的天倫之樂,讓父親母親每天都笑逐顏開,大家在一起是嘰嘰喳喳有著嘮不完的生活日常。
乘著雨水停歇間歇,去后花園打掃飄落的樹葉,看看盆景,或與小侄子、外甥相約去體育館、前院打球,或姊妹同行驅(qū)車前往郊區(qū)金石采摘八月瓜,到最美鄉(xiāng)村龍頭村觀賞不同品種的桂花,嗅那沁人心脾的香氣,一切美好的令人陶醉。
只是天公不作美,國慶假期秋雨綿綿,難得中秋團(tuán)聚,計劃在后花園賞月的計劃未能如愿,但相聚的日子后花院帶來的身心愉悅卻是綿甜持久的,并在一次次重溫疊加中變的更加溫暖而厚重。
這或許就如法國著名畫家米勒說的一樣,家庭是我們自己的小天地。而我們家的小天地近年來早已濃縮在父親用心經(jīng)營的后花園里,他在這里制定著屬于我們這個大家庭的生活規(guī)則,再像種子一樣播種在我們的心里。
父親的后花園,有花有草,有最美的人間煙火,是我們最眷戀的歸宿,唯愿父親母親身體健康,唯愿后花園永遠(yuǎn)生機勃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