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漢鋼公司軋鋼廠基層一線,一群被工友稱為鋼鐵“繡花工”的匠人們,積極響應公司降本增效的號召,用他們的巧思妙手,將廢舊物資編織成效益金網,以最樸素的智慧演繹著變廢為寶、循環利用的綠色變革,踐行著漢鋼人的擔當作為。
油污歸倉記:滴漏淬煉成金
“這油漏的人心疼??!”漢鋼公司軋鋼廠板材作業區磨輥裝配班工長車濤蹲在軋機旁,看著地面上斑駁的油漬直嘀咕。
作為軋機的“血管”,軋機每天要“代謝”近200升潤滑油,可拆卸作業時總有5%的油液白白流失,這個數字在車濤的筆記本上被重重畫了紅圈。
在近期該作業區的“諸葛亮會”上,班長李輥提出個“神器”想法,用廢鋼片打磨做成弧形刮油器,這個形似月牙的裝置能卡在軋輥軌道上,像梳篦般將設備表面上的殘油刮入回收桶。
“咱們再加個‘接油漏斗’,效果應該會更好!”車濤受到啟發,把廢舊油桶攔腰切開,倒扣在設備縫隙處,形成一個承接殘油的漏斗,一刮一接之間將省油發揮到極致。
如今,這些銀亮的“神器”遍布作業區,促使油品回收率提升至98%。
地坪守護戰:廢皮帶筑起緩沖長城
走進煥然一新的漢鋼公司軋鋼廠板材作業區磨輥裝配班現場,地面仿佛鋪著墨玉棋盤,這是用300米廢舊輸送帶拼接的“防撞鎧甲”。三個月前,面對被軋輥刮花的地坪漆,工長車濤愁眉不展,“重做地坪要停工10天,不僅成本超15萬,還會嚴重影響板材生產,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?”。
一次偶然機會,車濤得知其它分廠要處理一批廢舊皮帶,他緊皺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了。
“這些橡膠層還有8毫米厚,夠用!”在現場,車濤看到這些廢舊物品喜悅之情難以言表,通過審批后,車濤根據實際情況,帶著團隊像拼七巧板般,將不同寬度的皮帶裁剪組合。他們發明“十字鎖邊法”,用熱熔膠填補接縫;研發“立體裁剪術”,讓異形區域也能嚴絲合縫,經歷一個月加班修整后,這些廢舊皮帶又重新煥發生機,成為磨輥裝配班現場地面和保護軋輥底座的嶄新“神器”。
現在,這些經歷過高爐考驗的“老戰士”,正以新姿態守護著車間地坪,預計延長使用壽命5年以上。
工具革命:木箱里的空間魔法
“找把扳手比煉鋼還費勁!”同事小張的吐槽道出了工具管理的痛點。
在該公司軋鋼廠板材作業區磨輥裝配班現場,由于各類工具較多、使用頻繁,現場工具臨時存放處已不能滿足需求。為方便大家隨時取用,工長車濤帶領工友們將廢舊木箱改造成現場的“立體工具庫”,通過拼接組裝實現上層放精密量具,中層掛特種扳手、螺絲刀等,底層將吊鉤、吊繩、吊索根據大小長短和使用頻率,分別放入不同的木箱里。
更妙的是這個立體工具庫擁有可升降的隔板,能隨時調整空間,帶磁吸功能的側壁可吸附螺絲螺母。據班組成員反饋,工具找尋時間得到充分壓縮,作業區效率全面提升,備件損耗率下降37%,而這些浸潤著機油芳香的木箱,儼然成為流動的技工驛站。
此外,在日常工作中,大家還堅持“能修堅決不采購”的原則,對損壞的設備、工具等,積極研究維修方法,用扎實的專業技能讓一件件“問題設備”重煥生機。
在漢鋼公司軋鋼廠,這樣的“綠色創想”仍在生長,正如軋機裝配作業區負責人張寧在內部例會上所說:“我們不是在撿破爛,而是在開源節流中找出并堵住細小的‘出血點’。”當每克廢料都被賦予新生,企業的提質降本將獲得無限動能。(漢鋼公司 肖美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