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陜鋼集團龍鋼公司,有這樣一位質檢“老兵”。他深耕原燃料檢驗領域三十年,以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,為企業筑起一道堅實的質量防線。他用責任和擔當守護企業利益,用創新和實干提升檢驗權威,他就是陜鋼集團第二屆“鋼城衛士”——吳利民。
執著質檢,筑牢企業“防火墻”
1995年,吳利民從渭南師專化學系畢業,懷著對鋼鐵事業的熱愛,投身龍鋼公司質量檢驗工作。多年來,他始終堅守在檢驗第一線,嚴把進廠原燃料質量關。他深知,原燃料質量直接關系到生產成本和產品質量,因此,他嚴格執行檢驗標準,堅決做到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,確保數據精準、公正,為企業把好質量生命線。
在日常工作中,他積極鉆研標準,不斷對標行業先進做法,推動質量檢驗工作向智能化、標準化邁進。由他主導制定的《異常樣品處理規定》《鐵礦粉中含鐵粒(鐵屑)的判斷方法》《進廠焦末粒級測定檢驗辦法》等制度,為企業節約采購費用、規避質量風險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科技賦能,提升檢驗權威
面對鋼鐵行業智能化發展的趨勢,他勇于創新,推動技術升級,率先引進AI防作弊抓拍系統,推行“數據不落地”制度,確保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和權威性。他帶頭優化焦炭檢驗方法,引進三段式焦炭熱態反應測定儀,使焦炭制樣從手工操作轉變為機械制備,既提升了檢驗效率,又降低了人為誤差,為高爐生產提供了更精準的技術支撐。
此外,由他組織成立的自制標樣攻關小組,自主研發焦炭熱態指標檢測控制樣品75公斤,節省采購標樣費用39.64萬元,并制備無煙煤標樣142瓶,累計創效28萬元。他用行動證明,質量檢驗不僅要把好質量關,更要助力企業降本增效,提升市場競爭力。
紀檢擔當,詮釋“鋼城衛士”精神
作為質檢黨支部紀檢委員,他深知廉潔從業的重要性,嚴格執行“技防、物防、制度防”三防措施,通過封閉式管理、輪崗、封窗、使用錄音電話等措施,建立了全方位的廉潔防控體系。
在一次鐵礦粉檢驗過程中,檢測數據異常,經過深入分析,他發現供應商在精礦粉中摻雜小鐵粒企圖蒙混過關。為了弄清原因,他主動申請調取大量精礦試樣,經過多次試驗,發現如果把過60目篩和80目篩的篩上物結合起來檢驗,就可以杜絕因研磨導致小鐵粒粉碎而不被發現的問題。根據實驗結果,他提出了改造建議,并重新修訂完善了《鐵礦粉中含鐵粒(鐵屑)的判斷方法》,成功遏制了供應商的不法行為,有效彌補了管理漏洞,為公司挽回經濟損失200余萬元。
“既然選擇這份職業,就要始終堅守,決不能因為自己的失職給企業帶來損失。”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,更時刻提醒大家牢牢守住廉潔從業底線,以公正嚴謹的態度維護企業利益。
他以匠心筑牢質量基石,以創新提升檢驗權威,用近三十年的堅守,書寫了一名“鋼城衛士”的責任和擔當。他的故事,不僅展現了鋼鐵人不畏艱難、追求卓越的精神風貌,更激勵著更多的質檢人勇往直前,為十里鋼城鑄就更加堅固的質量長城。(龍鋼公司 吉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