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漢鋼公司煉鐵廠緊緊圍繞“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”理念,重點從人才隊伍培養、智能化設備應用、創新改造項目等領域進行“破冰”突圍,破解了制約煉鐵發展的瓶頸和短板問題,為漢鋼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。
隊伍建設,吹響高質量發展“集結號”
“公司剛剛過了11周歲生日,現在還處于快速成長階段,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、新情況,只有打造一批創新型復合型人才,解決發展中的難題,我們才能在同行業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。”該廠黨委副書記陳智平無論在早調會還是中心組學習,多次強調人才隊伍建設在公司發展中的重要性。
為此,該廠從實際出發,厚植人才培養沃土,積極搭建各類平臺,發揮示范引領作用,讓廣大職工進一步轉思想、轉作風,明確前路,找準方向。以毛結成勞模創新工作室為載體,定期開展各工種專題培訓,形成“傳幫帶”的學習氛圍。為激勵全廠干部職工在創新工作中貢獻力量,該廠制定了《煉鐵廠創新工作管理辦法》,對申報以及獎勵都做出明確規定,充分調動職工參與創新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。同時還持續開展“小改小革”“合理化建議”“查找提改獻”征集活動,引導職工充分挖掘自身才能,激發創新潛力。
在此模式下,該廠相繼涌現出勉縣勞模張寶婷、陜鋼杯技術能手楊涌泉、吳誠誠、吳江等一批又一批先進典型,為公司高質量發展集聚了人才。
智能升級,打造高質量發展“新高地”
“現在我們只要坐在主控室就能實現‘一鍵控制’,通過電腦畫面就能實現除塵系統卸灰操作,安全快捷,真正實現現場無人化操作。”該廠安環科科長李昕宇對目前環保系統介紹到。
今年9月份,隨著1#礦槽南除塵氣力輸灰改造項目完工,標志著該廠在環保智能升級路上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。相比舊的刮板機卸灰系統,現每班可減少2人就能滿足生產需求,且系統精確度和安全能力大幅提升,基本實現了現場無人操作。“我們通過智能化改造、建立大型集中灰倉、操作電腦集中控制等措施全力打造智能環保系統,自從氣力輸灰系統上線之后,我們每班的任務就是點檢設備,再也不用在刮板機平臺一站就是6小時,勞動強度大幅度降低。”該廠運行車間設備主任劉星坤說到。
除此之外,該廠鐵前工序先后上線煤粉智能噴吹系統、風口成像系統、尋優燒爐、定壓換爐、爐前設備遙控操作、爐缸侵蝕模型建立、焦爐煤氣和高爐煤氣混燒等技術創新項目,為建設智慧煉鐵按下了“快捷鍵”。
創新項目,鑄就高質量發展“動力源”
今年來,該廠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為導向,牢牢牽住“技術創新”這一牛鼻子,引導各車間、科室以技改創新為抓手,重點針對生產中遇到的瓶頸和短板進行技術攻關,用一項項小改小革創新項目為煉鐵發展提供動力源泉。
近期,該廠對區域內插板閥進行專項研究,由于現有插板閥結構較為簡單,其絲桿與插板均為裸漏狀態,由于長期在物料的沖刷下,使密封處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壞,往往會造成撒料、噴灰現象,針對此現象該廠設備口集思廣益,巧用西安美食肉夾饃結構,對插板閥進行上下密封改造,將漏點夾于密閉空間之中,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“作為我們來說,創新就是用來解決現場的實際問題,而分廠也出臺了相應的獎勵制度,不僅讓創新的職工受到表彰獎勵,還激發了職工參與創新的熱情。”該廠設備科科長胡剛介紹到。
像這樣的創新項目在煉鐵廠還有很多,比如鑄運車間自主研制的“鐵鞋”,使用壽命較對外采購備件提升3倍之多;電儀工段發明的充氣式電纜盤獲得國家級專利證書;2#高爐渣溝溝頭改造,極大的減少了干渣進入粒化塔時掛渣、結渣現象等等。科技創新項目已經成為該廠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。據統計,今年1-10月份,該廠開展的小改革、小創新項目達到近百項,一項項創新項目的實施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,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保障。(漢鋼公司煉鐵廠 鄧鐵拓 潘 霞)